加強公共空間規劃與建設,提升城市軟實力
市政協委員、市總商會副會長曹文潔,以及顧桂芳、楊志英、金敦毅、唐瑞英、郭曉燕、何迎發、宋寧、王維、方海燕、阮龍飛[1]反映,公共空間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元素,當前本市公共空間存在建設總量不足、體現人性化不夠、設計缺乏藝術引導、歷史元素挖掘不夠等問題,建議:
一、加強公共空間建設,加強頂層設計
打通規劃、設計與建設、管理職能分立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系統設計,增加公共空間數量,完善公共空間系統與城市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系統的銜接,提升公共空間的認知度和影響力。成立“城市美學”專家咨詢組,推進建設一批袖珍廣場,增設公共藝術品,加強街道家具、標識、廣告、照明等各類環境要素的藝術化設計,座椅、燈桿、行道磚也要成為一道城市風景線。對面臨整體更新改造的地區,在規劃階段先期開展公共空間體系的研究,提出袖珍廣場、街巷的布局以及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環境設施設置等要求,并納入控詳規劃指導實施。
二、實現全市范圍內公共地下空間移動通信全覆蓋
目前本市許多地下空間依然存在信號盲區或信號不強的情況。建議對已經建成的地下空間,由經信委統一牽頭,組織全面排查,對移動通信信號不佳和未實現網絡覆蓋的地方,進行地下通信信號的安裝,實現公眾通信網絡在地下空間的全覆蓋。規劃和建設管理部門應當將新建工程地下空間通信信號覆蓋作為土地出讓、工程規劃審批的強制性要求,做到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和建筑物“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
三、增加各類運動公共空間
一是利用各類橋孔、軌道交通高架下方空間,布建更多的休閑、體育、健身、驛站等配套資源。如,普陀區中環路位于云嶺西路至蘇州河段的橋下空間,利用城市復合用地改造,建成占地達1.5萬平方米的洛克中環籃球公園,利用城市“金角銀邊”破解老百姓休閑健身去哪兒的難題。二是充分利用閑置資源打造多功能健身公園。利用居民區附近部分空地,修建口袋健身公園,提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的場所和器材,打造多功能、專業性強的共享公園、廣場系統。三是增加居民社區內青少年活動空間和設施。通過現有綠地空地的局部調整,通過建筑頂層、地下空間和社區內閑置住房的利用等方式設置適合青少年的體育設施。
四、以城市空間藝術為特色構建“未來社區”
一是打造一片15分鐘生活圈主題展覽區。以貼近民生內容為策展主題,將社區打造成公共客廳和城市展廳,如楊浦的四平社區以“空間創生”、“轉角有驚喜”等改造行動為特色,讓居民深度體驗社區發展和空間藝術。二是開辟一條慢生活體驗健康步行線路。各社區結合自身特色和社區資源開辟一條“慢生活”步行線路,如閔行和松江可以借助大學環境和空間的開放拉近社區和校區的距離,同時也為市民提供更多潛移默化的文化傳達。三是共建一個口袋花園體系。把口袋花園打造成一街一景的社區藝術體系,做到植物花卉和城市社區的完美融合。四是激活一個“云參與”共治平臺。通過新媒體技術拓寬居民參與渠道和調動其積極性,把面對面的溝通藝術在“線上”重新激活,以共建共治共享精神來建設美好社區。
五、有效開發利用地下空間增量車位供給
在城市用地緊張的情況下,向地下空間“要車位”勢在必行。要充分挖掘公共設施地下空間潛力,在嚴格落實新建居住社區按照城市停車規劃和居住社區建設標準建設停車位的同時,充分利用地下空間建設停車設施,全面調查論證,最大可能地建設地下停車場。結合老舊小區、老舊廠區、老舊街區、老舊樓宇等改造,積極擴建、新建、改建停車位,把地下車庫建設好、管理好、運行好。同時,推廣具有高效利用率的地下車庫建設技術方案。
(市政協委員供稿)
[1]顧桂芳,青浦區政協委員、民進區總支主委、青浦區體育局局長;楊志英,民革黨員、奉賢區奉浦街道辦事處招商中心主任;金敦毅,民革黨員、上海申通地鐵集團運營管理中心總調度所設備調度;唐瑞英,民建會員、上海商業會計學校財務科會計;郭曉燕,致公黨黨員、上海素樸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何迎發,民盟盟員、市住建委一級主任科員;宋寧,九三學社社員、上海金山市場有限公司投資管理部部長;王維,民建會員、上海齊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方海燕,奉賢區政協委員、民建會員、區圖書館文獻研究室主任;阮龍飛,虹口區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長江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上海分公司總工程師。